广州航运鼓帆大发力
作者:常州到武汉物流公司 www.san027.net 上传时间:2015/12/23 浏览次数:
作为千年古港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,广州自古与航运结缘,航运经济成就了广州千年商都的辉煌历史。
今年以来,建设“国际航运中心”、“国际航运枢纽”的提法频频出现,2015年年初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,“国际航运中心”首次进入广州市正式的城市定位。如今,“十三五”规划建议中更是升级为“国际航运枢纽”。
港口兴则航运发达,带动对外贸易的繁荣,吸引大规模的人口聚集,进而带动批发零售、金融、会计等服务业的繁荣,这大概是所有港口城市发展的逻辑。其中航运发达又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,甚至可以说,没有航运枢纽的地位,贸易中心、金融中心城市可能都是空中楼阁。正是深谙其中之道,大连、上海、厦门、北海等多座城市不约而同正朝国际航运中心上发力。
今年9月,广州市政府印发《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(2015-2017年)》,宣布加入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行列。该计划提出,到2017年,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.5亿吨,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万标准箱;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,新增港口通过能力8000万吨;新增国际班轮航线20条,新增喂给港、内陆港20个,初步形成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框架。
广州发展国际航运经济的优势与上海相当,两座城市坐拥经济发达的长三角、珠三角,海路、陆路、空港三方面均有区位优势。从经济体量上看,长三角的体量比珠三角大,广州不如上海;但从国际贸易看,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占全国约20%,广州拥有比上海更好的机会。
根据中港网发布的2013年全球10大港口货物吞吐量,广州以4.55亿吨排名全球第5。而对千年古港广州港来说,南沙港的崛起,算是老树发新枝,广州港有了直追香港港与深圳港的筹码。从2008年到2014年,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仍可有近50%的成长,增长速度远超深圳与香港,成绩斐然。然而,单纯的吞吐量并不能佐证一个城市的航运经济发展水平。伦敦并非世界第一大港,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航运服务业,每年创造价值达20亿英镑,“波罗的海指数”这一全球航运晴雨表也是由伦敦发布。
打造国际航运枢纽,广州依然任重道远。中国自贸区战略、“一带一路”的实施正为国际航运枢纽的打造带来新的发展思路。在公布三大战略枢纽后,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上周走访南沙港区调研,马不停蹄地察看沙仔岛汽车码头、蝴蝶洲公园、金洲总部经济集聚区等。他提出,依托南沙港这一核心资源,完善促进航运发展的配套政策,面向全球集聚资源要素。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,加快大通关体系、事中事后监管、港澳深度合作等方面的制度创新,进一步优化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。
选点1:黄埔港
今日之景
黄埔港区分布在广州市以东,珠江跟东江的交汇处,总共有13个码头,其中7个分布在老港港区(原黄埔区),另外6个分布在新港港区(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)。
明日之变
装载着来自珠三角工厂货物的集装箱车井然有序地进出港区,货物随着扬帆出海的船只被运往欧亚腹地。
选点2:南沙港
今日之景
南沙港是广州港沿珠江4大港区中最关键的港区,它可满足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进出港的要求,并拥有广州最大的汽车、粮食、游艇、石化码头。目前,南沙港区最新的三期工程已有6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建成投入试运营,已经全部建成投产。南沙港区已开辟班轮航线84条,其中外贸航线58条,内贸 26条。
明日之变
南沙港吞吐量超过2600万个标准箱,成为真正的世界级大港。南沙集装箱港区四期工程建成使用,4个10万-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及配套驳船泊位吞吐能力达到310万TEU,大码头岸线总长1460米。数十个两千吨级驳船泊位上停靠着来往各大洲的货运驳船,世界上最大的岸桥和龙门吊不停作业。
而当你沿着南沙的珠江航道前行,南沙商务机场、邮轮码头、远洋码头、物流基地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陆续落成,港铁联运、河海联运和空港集疏运三大交通体系的日渐成型,货运码头船只如织,珠三角各地的人们在此登上邮轮赴远洋旅游。沙仔岛的汽车码头上,前来选购平行进口汽车的市民络绎不绝,7层高的平行进口汽车立体仓库成为南沙独有优势和金字招牌。
选点3:琶洲
今日之景
琶洲会展中心外,珠江水日夜流淌,互联网+的概念正在打造“永不落幕的广交会”。
明日之变
琶洲客运口岸为琶洲地区带来大量客流,穗港水上客运快线每天运送来往两地的旅客。而在客运码头身后,一栋现代化的大楼灯火通明,这里是广州航运总部集聚区,来自世界各地的航运金融、航运保险、船代货代等企业在此落户。最引人瞩目的是,广州航运交易中心每日发布的“珠江航运价格指数”,打造着航运的“广州价格”。
关键数据
蝶变
在广州市政府今年9月出台的《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》中提出,做好区域统筹发展布局,逐步形成以南沙港区为核心,黄埔港区、番禺港区、花都港区、新塘港区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。其中,共涉及60项重点建设项目,全部项目计划总投资超1000亿元,其中港口码头、航道工程固定资产投资额150亿元。到2017年,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.5亿吨,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万标准箱;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,新增港口通过能力 8000万吨。
寄语未来
南方民间智库委员会副主席彭澎:在目前国家的四大国际航运中心城市中并无广州,但华南地区需要一个国际航运枢纽城市。未来,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城市除了航运能级、吞吐量、轨道交通、江中通道、高速公路网等配套工程提升外,还要全面规划航运产业体系,这包括保税港区、港口航道和码头建设、国际物流网络、集疏运网络、航运保险和海事仲裁、邮轮产业、政策法律环境等等。
三大战略枢纽 书写广州未来
未来的广州,绝不仅仅满足于国家中心城市,而是要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,这样的雄心在“十三五”规划中初见端倪。“三大战略枢纽”正是对广州城市定位的又一次概念升级。
广州深知,只有将海港、空港、高铁港的优势叠加在一起,才能拥有别的城市少有的枢纽地位。伴随大量货物流而来的是巨大的资金流,进而带来大量的金融需求,金融业极大活跃,科技创新需要的资本则更容易获得。从另一个层面看,航运与航空提升的是城市的对外连接能力,科技创新充实的是城市内涵,三者将为千年商都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元素。
三大战略枢纽是广州“十三五”期间发展的重中之重,是培育和拓展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核心依托,也是广州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有力支撑。三大战略枢纽互相呼应,互动发展,构成提升广州国家中心城市能级的重要动力源和增长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