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海丝港口行】太仓港:从“河”向“海”华丽转身
作者:www.san027.net 上传时间:2017/7/10 浏览次数:
7月7日,气温35摄氏度,江苏太仓港武港矿石码头旁,两艘10万吨级散货船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铁矿石卸载作业。
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沿海港口行采访团记者们热情高涨,顶着烈日在这里感受长三角区域港口发展的热度。
“以前太仓港靠不了这么大的船,2011年12.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太仓后,船舶靠泊等级也随之‘水涨船高’。”太仓港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胡鸿介绍,太仓港最早享受长江12.5米深水航道的红利,现在7万吨级散货船和第四代集装箱船可全天候进出太仓港,20万吨级散货船和第五、六代集装箱船可减载乘潮进出。
拥有得天独厚的通航条件和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,吸引国家政策再次聚焦“江尾海头”的太仓港,成为全国第一个享受海港待遇的内河港口,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费率降低,悬挂五星红旗海轮无需申请引航即可自主进出。随着基础设施、政策环境全面实现海港化,太仓港跨入了大船大港时代,实现从河港到海港的华丽转身。据统计,2016年进出太仓港船舶达9.33万艘次,其中超大型船舶1898艘次,港口物流成本优势及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愈加凸显。
“苏州外向型经济发达,原来所有货物都通过上海出口,而现在多数货物会选择从距离更近的太仓港出口,这样一来,陆路运输的距离缩短了约100公里。”在太仓港现代货箱集装箱码头作业区,胡鸿指着堆场方向说。
太仓港外贸货物通关也与上海港实现了无缝衔接。通过建立“沪太通”机制,从太仓港转运至上海港洋山港区的出口货物、从上海港洋山港区转运到太仓港的进口货物都可实现“直接疏港、太仓办结通关”,减少跨区通关手续,提升通关效率。数据显示,2010年以来,太仓港的货物吞吐量、集装箱吞吐量、外贸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9%,2016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08.1万标箱,已跃升成为长江外贸、集装箱和进口铁矿石3个第一大港。截至目前,在太仓港进出口的外贸企业扩大至29个省(区、市),为江苏及长江沿线企业节约了大量物流成本。
600年前,郑和从太仓港扬帆启航,引江入海,将华夏文明传播到西洋。当下,秉承“郑和木”精神,占据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的太仓港,引海入江,继续放大优势。目前,太仓港已开辟各类集装箱航线188条,其中近洋航线24条,直通日本、韩国、俄罗斯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个主要港口;内贸航线46条,实现与沿海各主要港口全面对接;洋山支线40条,建成远洋货物“公交化”转运平台;长江(内河)支线78条,覆盖长江(内河)所有主要港口,成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“一体两翼”的重要北翼、集装箱干线港和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。